我国十二五将建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自1993年开工以来,三峡工程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专利等创新成果诞生。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峡工程科技成果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申请专利700多项,并建立了100多项高于国颁和部颁标准的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
中国三峡集团科研流动站博士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会,受邀撰写 “三峡工程:打造国际水利水电科技新高度” 一文,在 《中国经济周刊》 独家发布。
2010年7月21日,三峡大坝已开启9个泄洪深孔和两个排漂孔泄洪。
中国三峡集团科研流动站博士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志会
责编:陈栋栋
编审:张伟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4期)
三峡工程是唯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批准兴建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三峡工程从工程提出设计、反复科学论证到正式开工建设,凝结着党和政府对三峡工程的关怀和支持。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开工建设,2006年10月进入初期运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从一开始的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到机组制造、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都遭遇了各种预想到的和没有预想到的极大挑战,最终科技人员们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取得了100多项“世界之最”。自1993年开工以来,三峡工程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专利等创新成果诞生。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峡工程科技成果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申请专利700多项,并建立了100多项高于国颁和部颁标准的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
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代代科技专家就开始围绕三峡工程科研攻关,专家们提出的三峡升船机关键设备等重大课题均已纳入国家 “七五”“八五”,乃至“九五”科研攻关。4万余名三峡工程的建设者、数千名工程师、全国各地科研院所的专家们长期坚忍不拔的努力,推动了三峡工程科研的深入。
三峡工程科技成果的运用,深刻反映了我国当前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的水平,特别是本土科技人员在工程建设、机电设备研制、生态保护等领域的自主创新。2011年,三峡大坝获评混凝土坝国际里程碑工程。2016年,三峡工程获FIDIC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项目奖。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时指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看了以后非常振奋。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相关案例